![]() |
基督城百年教堂地震后倒塌, source:google image |
![]() |
受创前的教堂 |
![]() |
教堂内美丽,平静,祥和。 |
大自然是一个循环。
生-老-病-死。 成-住-坏-空。(注解)
看看大自然里的生态就得以了解,
看看森林里的树木,看看花园里的花草,看看自己住的地方,
看看自己的脸,身体,和你周围的人
他们不可能都维持同一个摸样。
大自然所展现出来的,是要人们知道大自然的循环。
别过于执著,所有的事物每分每秒都在改变。
(注解)
一个世界之成立、持续、破坏,又转变为
另一世界之成立、持续、破坏,
其过程可分为成、住、坏、空四时期。
世界有成住坏空,人有生老病死,人的心念有生住异灭。
外在一切境界的生灭成坏,皆由心念的生住异灭所招感,
內心和外境息息相關。
再说,重建不是坏事。
曾到台湾宗教博物馆参观,里面展示各个宗教的建筑模型,
模型内外精致而且根据比例。
其中有个模型是一间日本神社-伊势神 宫(音)的神社,
说着非常有意义的故事。
神社是木头制,不用钉子。
外形庄严简单,每个部分看起来又是那么的认真严肃。
神社每20年就要被拆掉,然后再重建。
为什么要那么大费周章呢?又何必呢?
为的就是要把建造神社的方法和技术一代一代的传下去,
让年轻人能明白祖先们留下来的“宝物”,再重做一遍。
这就是最有意思的地方。当时的解说员这样说。
![]() |
伊势神 宫,台湾宗教博物馆参观摄 |
后来,更深入的去找,找到原研哉先生这样的解释。
原研哉先生(日本中生代国际级平面设计大师、日本设计中心的代表、
武藏野美术大学教授,无印良品(MUJI)艺术总监。)
日本最有名的伊势神 宫(音)的神社,
神社旁边还有一块空地,面积和神宫的面积一样大,
每20年就要把原有的神宫建筑全部拆掉,
在旁边的空地上再建一个完全一样的神宫。
每20 年翻新一次,图纸都要重新画,
所以在一千多年的时间里,
神宫建筑的年龄永远是20 年,
这种方法一直延续到现在。
神宫最初的建筑风格是太平洋式建筑风格,
从西洋过来的建筑风格,
但是在一千多年不断改造的过 程中逐渐形成了日式风格。
“我想用杯子和水做个比喻,
神宫每翻新一次就好像把一个杯子中的水倒到另一个杯子里,
当水在两个杯子之间不断交换的过程中,
可能有些泼溅出去,有些仍留在杯子里,
所以杯中水总是在变化的。
一千多年过去了,现在杯子里面的水可能和最初的水完全不同了。
同样道理,神宫每20年重建一次,每次修建的工人是不同的
他们在盖新建筑的时候就会融入自己的想法。
譬如,当他们觉得某些地方需要改善,就会稍微做一些改动
因此每次翻新的图纸也不是完全一样的
这种改变一点点累积,建筑就变了样。”
“这个实际上跟生物进化的理论有非常相似的地方,
生物进化大家知道是DNA的复制,不断的复制,出现下一代,
但是当这个DNA复制其中一链出现了错误就会产生基因的突变,
然后新生的生物就可能和前一代是不一样的,
这样这个生物就不断的发生变化,
产生新的物种,道理是一样的。”原研哉先生说。
顿时,整个观点角度不同了。
我不必再只是可以感到苦苦的悲哀,
我看到新的世界,新的曙光。
就像死亡其实隐喻着重生,
毁灭其实隐喻着重建,
跌倒谷底其实隐喻着反弹上升。
其实就是大自然的一个循环。
从现在起,你也可以用另一个角度看世事。
source: http://www.nextonce.com/
http://www.nextonce.com/bo/emptiness-1081/
原研哉讲座实录:虚空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